大众小说网 > 李如龙 > 第35章 屯军

第35章 屯军


  张开就是得了郭殷的指示前来试探口风的人,李平尧没有明确的一口拒绝,但是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张开担心这样交不了郭殷给他的差事,打算多上门几次陈说利弊,试图让李氏改变想法。

  为图清净,李如龙索性离开魏县去定远避风头。

  定远镇内,新上任的守备邓飞绷直身子,格外紧张的陪同在李如龙身旁。李鸷和李鸢两个新上任的武官已经在早几天前去怀化和新化两镇督察,将那边懒散的守备狠狠骂了一通。

  好在邓飞做的很不错,李如龙一路上不断点头。

  城内原本住着步根部落的莫非斯难民已经尽数北上返回家园,现在这里住着数千名长水军妇人,一些善于纺织巧妇在教授这些莫非斯妇人织羊毛和弹棉絮的技巧。

  她们在为自家的丈夫、儿子准备过冬的厚军袍,长水军的制式军服与寻常陆尔士兵的有些不同,由于暂时无法换装铁甲,李如龙选择了造价低廉的皮甲混合少量的铁甲装备士兵。

  春夏气候暖和,长水军士兵在操练时统一着漆成红黑色的软皮甲,这种基于莫非斯联邦皮甲基础上改造的软皮甲能防护到佩戴者的主要躯干和四肢。

  小队长的皮甲在前胸和肩头加了一层极薄的铁片,中队长的皮甲加了一指宽的铁板,中队长以上的军官则装备李氏家丁淘汰下来的铁甲。

  李鸷曾经提出用东源铜矿的产出打造铜甲,但这种造价高昂的方式很快就被否定。东源铜矿出产的铜矿石在东源粗糙打磨后被装车运到魏县,李氏的冶炼坊负责将矿石融化,铸成纯度更好的铜砖和隐藏在工坊深处的少量铜币。

  当然不是陆尔的圆形制钱,李氏铸的是燕国的货币。私币与燕国本土货币混杂在一起根本看不出分别,事实上燕国也有不少勋贵自己制造货币,比李氏精心仿造的还要差许多。这些品质较好的燕国货币借助李氏的渠道流入燕国,利润一下子增长了三成不止。

  给长水军换装费用不小,往后打造武备兵器更是一笔大开销。陆尔王虽然钦定了长水军的番号,却并没有拨下款项,只是允许李如龙以各种办法自筹军费,平原郡再酌情支援。

  李如龙不去想也知道平原郡的支援是不会有的,不添麻烦就不错了。他拿起一件已经完工的样板军袍,里面的羊毛混着棉絮很是结实,这么厚的军袍足以让士兵在野外行军和站岗时抵御寒冷。

  “等北地漫长的冬天到来时,这些妇人准备的厚军袍就能派上用场了。”

  李如龙扭头对邓飞说道:“今夏本官会在魏县招募一批新兵,秋季统一集训后补充到六镇。过年前六镇和长水军会有一次军事技能比拼,分为个人和集体两部分。前三名有赏,后三名主官罚俸半年,定远从满副将交到你手里,你可不要让他失望。”

  “大人放心,定远绝不落于人后!”年轻的定远守备邓飞朗声答道。

  邓飞是定远镇的世袭军户出身,他始终坚持着与士卒同吃同睡,升任守备之后这种习惯也未曾更改,这种肯吃苦的军官在北疆已经很难见得到。

  定远镇外,原先步根留下来的大营被当成长水军的驻地。副将满邵武化身成为督农的老农民,每日都待在田间地头看开垦的情况。六千长水军士兵此时只有一件任务,就是耕地。

  李如龙在城外看到了一片繁忙的大场景,长水军士兵和他们的兄弟子侄上万名健壮的男子喊着号子,唱着胡谣,朝气蓬勃的干农活。

  一批熟练的陆尔农夫作为示范教莫非斯人开垦,这些长水军士兵在一开始的时候手脚笨拙的很,最近几天效率才提升起来。每个中队负责一片田亩进行集中劳作,每日开垦数量多的中队伙食会更好,干活慢的就只能吃人家剩下的。

  没有监工和脚镣,满邵武根本不担心这些长水军士兵会逃跑。

  一些轻骑在周边巡视,他们主要是为了防备野兽毁坏刚垒起来的田垄,漠河边上几处方便渡河的地方也都安插了哨站,这些长水军士兵根本没可能跑回去。

  更何况他们的家眷都在这里,心自然也被带过来了,逃回去反而可能成为其他部落里朝不保夕的底层奴隶。

  这些长水军士兵白天劳作,晚上还要集中学习汉话,自称一颗心是陆尔人的图鲁摇身一变成为他们的教习。长水军士兵们对于学习汉话的热情很高,毕竟李如龙规定了选拔军官的最重要标准就是考核汉话的熟练程度。

  小队长要掌握基本的军事命令,能下达口令,会写自己名字。中队长要能读五百个常用文字,大队长要认识一千个字,能写简易战报。

  长水军士兵共六千两百七十人,按照原有的大队中队小队垂直建制编排,这种简易的军制固然方便指挥,在临战时却时常出现军官阵亡后士兵当即溃退的现象,每当需要配合作战或独立作战时也经常出现问题。

  李如龙在打算在六镇和漠南地设立新的军制,先在长水军中试行之后,冬天再推广到六镇。

  新的军制中,5人为一班,设班长,两班为一什,设什长。

  三什为一队,设队正副各一人,共40人。

  三队为一率,设率长,书佐,骑吏等,共130人,是最小的独立作战单位。

  三率为一营,设司马,参军,各类吏员,营级设斥候队和辎重队,共450人。

  三营为一卫,设校尉、副尉,直属中队,别部中队,约1800人。

  长水军将编为四个卫,由安达、叶先、李鸷、李鸢各自负责一个卫的训练和作战。这四个卫都不是满编,待装备和兵员补齐之后,本就是由职业士兵组成的长水军的实力将不亚于六镇总和。

  “制使大人,这...是否有些冗杂?”

  满邵武见到这份改革军制计划书之后,当下提出了疑问。

  “长水军的莫非斯人恐怕会很不适应。”

  “行与不行,先试一段时间就知道了,北疆疲敝已久,我想让这里发生点新的变化。”

  李如龙说着话,下马在田间步行。陆尔的农耕水平并不低,在平原郡内可见翻车、筒车等辅助农耕的机械,这些东西在今年内也会在漠南地出现。

  远处的道路上,一队打着平原商会旗号的马车经过。

  平原商会的商队已经急不可耐的出塞了,李氏的行动稍慢。原先步根和苏角对峙的两处大营成了如今渡河的渡口,李平禹从魏县赶到那边营建渡口和边市。

  除此以外,东源到莫非斯城的航道也已经确立下来,水路要比陆路少走一小半路程,但是东源距离关内路程遥远,算到郡城的总时间,还是陆路要方便些。

  “商队啊,这是第几支了?”李如龙问道。

  满邵武答不上来,李如龙也不介意。有三叔李平尧在漠河渡口主持大局,商贾贸易之事李氏不会吃亏,李老三的名声在北地商人耳朵中响亮的很。

  李如龙跳下田间,看着刚翻过,种下麦种的土地,大部分的田地都还没有料理完成。

  “今年的播种恐怕要耽搁,多数地方只能种些成熟期较短的蔬菜。”

  李如龙捻起一把刚翻过的泥土,细碎的褐色土从他布满老茧的指间缝隙落下,这土壤肥力不错,就是干燥了些,靠近河滩的田亩毕竟只是少数。

  李如龙对满邵武说道:“我打算让他们挖沟渠,引水灌溉这片土地。”

  “水渠?”

  “嗯,漠河春夏水位高,正合适引水灌溉田亩。数年之后,此地也可成为一片不下内地的肥美之地。”李如龙看向满邵武问道:“你认识会挖水渠的人吗?”

  满邵武:⊙▽⊙......


  (https://www.xdzxsw.cc/book/86044/4415042.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