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职场头三年 > 第一章 职业定位:头三年要做的第一件事

第一章 职业定位:头三年要做的第一件事


  ·毕业就创业:危险的空中楼阁

  ·社会不看成绩单,把每个机会都当救命稻草

  ·好眼光挑工作:兼顾眼前与长远

  ·只找到洗碗的工作?俞敏洪建议:微笑着洗碗

  ·为自己找工作,而不是为虚荣定职业

  ·想进体面的公司,你就要得体

  ·越多展示,越多机会

  ·教你学习,不是老板的责任

  ·不攀比,让俞敏洪走得更远

  ·表现出自信,别人才能相信你

  ·远离浮躁,把握实习关键期

  ·李开复:做好眼前事,做好分内事

  ·以公司为骄傲,你才能成为核心员工

  ·完善细节,让领导记住你的名字

  毕业就创业:危险的空中楼阁

  请大家不要一毕业就创业,除非你是比尔·盖茨。

  ——俞敏洪

  很多意气飞扬的大学生都有一个创业梦,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高校校园里“点击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各种创业计划大赛如火如荼。于是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不屑于其他人的“奔走求职”,立即踏上了创业之路。

  那么,毕业就创业好不好呢?

  让我们倾听成功的创业者——新东方校长俞敏洪给大学生的建议,他讲到自己的一个经历。他说,有一次有个大学生自己想要创业。俞敏洪问为什么,大学生说想要向比尔·盖茨学习。俞敏洪对这名大学生,世界上就一个比尔·盖茨。但这名大学生说他可以成为第二个。俞敏洪接着问他不上大学的原因。这名学生回答说,考试不及格,上不下去了。

  俞敏洪作了这样的分析:像这种情况是没法跟比尔·盖茨比的,比尔·盖茨是觉得自己的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老师,觉得上大学已经是浪费时间,要把自己的创造力及时地发挥出来,所以才钻到自己的汽车库里研究微软去了。而不是为了逃避学习,选择创业。

  许多大学生在不了解社会的情况下,进行创业犹如“以卵击石”,毕竟大学生的人生经验,以及对于行业的了解都是不够的。不得不承认的是,很多大学的课程设置脱离社会现实,知识更新速度不够。

  俞敏洪说:“如果大学生要学创业的话,请问大学里老师有几个是自己干过创业的?请问有几个老师能够教学生如何创业?”一针见血的提问,把赤裸裸的事实推到了每一个人面前。早发现真相的人,可以少走弯路——

  小夏是某大学的学生会主席,无论是他的能力,还是家庭经济条件,都相当优越。

  有一天,小夏发现了校园广告商机,他想到了这个城市里有很多大学,于是产生了创业的想法。

  小夏发动了几个好朋友,这让他们非常兴奋,准备大干一场。不久之后,他们一起筹到了10万元的创业资金。

  资金到位后,小夏组织了5名同学就“商家是否愿意向学校内的媒体投入广告”进行了一番市场调查。

  得到的调查结果让小夏非常满意,800份市场调查问卷,收回了650份,被访问的商家一般推销服装鞋帽、餐饮娱乐、IT数码等与学生消费相关的商品,分析结果发现,填写调查问卷的商家98%愿意向大学校园内投放广告。

  于是小夏放心地投入资金,可是不久后,小夏发现,投入产出严重失衡,业绩每况愈下,他这才明白项目选择出了问题。事实证明:真正向这种城市投放广告的大客户很少,缺少了一定数量的大客户,校园广告投放量就少得可怜。

  小夏和同学终于发现了创业不是那么简单,进行了冷静的思考之后,小夏摸清了失败的原因是把一个“不可靠”的调查结果作为最终决策的依据——市场调研一定要有真实可靠的数据,市场调查只能是决策的参考,不能成为决策的依据。

  大学生即使能力再强,因为没有社会实践经验,创业也很难成功。诚如俞敏洪所说,创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失败的。小夏是一个聪慧的人,失败后还能反思。但是有一些大学生在创业失败之后,不但不会反思自己,反倒怨社会,怨别人。有的大学生与同学一起创业,“创着创着”就吵架了,他不总结自己的错误,往往把问题归咎于他人的懒惰、贪婪、不合作,从此以后便对人失去了信心。

  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学生创业就有可能给心理带来很大的阴影,而一个人一旦对社会、对人失去信心以后,他未来振作的机会就会变少。

  那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和创业是不是毫无关联呢?

  实际上并非如此,工作可以帮助一个人积累社会经验,通过观察老板是怎么样干活的,同事都是怎样打交道的,学会在利益和权力的人群社会中间处理事情;还可以在职场中,逐步去领悟怎么样才让自己在一帮人当中变成领袖人物,变成令大家信服的人物。这之后的创业就有了一定的基础。

  俞敏洪虽然不提倡毕业后就创业,但是他同样认为应该支持创业,他说“人生一辈子不创一次业一定是一个遗憾”,当然,前提是一定要真的准备好了!

  社会不看成绩单,把每个机会都当救命稻草

  中国的大学生不要挑三拣四,我们去国外看到列车的服务员、餐厅的工作人员都是大学生……

  ——唐骏

  《士兵突击》给职场突击提供了一个范本。

  很多大学生毕业即意味着失业,未必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是因为不甘于选择平凡的岗位,于是空有一番报国志,感叹无处安放自己的满腹才华。

  听听唐骏是怎么说的吧,这位打工皇帝语重心长地说:“中国的大学生不要挑三拣四,我们去国外看到列车的服务员、餐厅的工作人员都是大学生。”他也实实在在地讲了用人单位的感受——现在的大学生,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是的,上个大学再也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了,大学生再也不是过去的所谓高端人士。大学生如果还是不能够脱去过去的“长衫”,换上打工者的“短打”,就真的会成为“唯一穿着长衫却站着喝酒”的人了。

  从感情上来说,大学生的“长衫情结”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大学读下来,人力资本投入比较大,一个人读大学一年至少一万多元,四年四万多元,加上时间的付出,如果不上大学,还有时间去赚四年的钱,按这样算,读大学就会造成六七万元甚至更高的经济损失。

  大学生毕业,要求待遇好一点,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但是从企业来讲,你这个学生不符合我的要求,我就不愿意支付那么高的薪酬。

  大学生必须认清这个现实,就个人发展而言,无论你受教育的程度如何,在求职的时候,最大化地了解企业的需求,才有可能真正地把握住机会。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丁薇情和朋友同一时间段找工作,都想去同一家单位。

  丁薇情了解到这份工作需要和美国的工程师或者工作人员有一些沟通,她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马上把简历上的“托福考到630分,英语通过6级”,换成了“可以在工作中顺畅沟通,确保工作顺利的开展”。结果,丁薇情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了。

  这个故事看似简单,但是深想就会发现,一个把每一个机会都当作救命稻草紧紧抓住的人,好运就更有可能发生在他身上。

  大学生广泛地参加面试,不应是漫无目的的。切忌群发简历,幻想天上掉馅饼,只有认真地面对企业,放下自己的执著心和骄傲感,才能真的把稻草变成黄金!再多花一些时间或者精力关注企业的动向,了解企业的背景、技术、产品等相关的信息之后,进行有针对性的面试。

  小天毕业后找到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实习,他是个很帅的小伙,但是有一句口头禅,让全公司的人很反感,不再买他的账。

  不论谈到什么话题,用不了多长时间,小天肯定会说:“我大学本科四年……”

  这让办公室里几位年龄大一点的老同事都皱起了眉头,小天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是常常把这句口头禅挂在嘴边。有一次,一个新来的同事,请小天帮忙复印文件,小天热情地帮助了这个同事,但是,他照例不忘说一句:“我大学本科四年不是白读的,复印机还是会用的……”新同事也对他敬而远之。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小天在公司声誉扫地。小天联系的一个客户订了一套房子,老同事问他会不会算税率,小天说算税率就如同喝凉白开一样简单,但是没想到,这个凉白开差点噎死他。

  小天的税率计算错误,导致客户订好的房子要退房,理由是公司涉嫌以伪报税金诈骗钱财,客户怒气冲冲来到公司“讨个说法”的时候,老同事挡在前面替小天解围,可是当客户刚被安抚好,要离开公司的时候,小天小声地抱怨:“有没有上过大学呀,有事不能好好说,什么素质……”这彻底惹怒了客户,最后,事情的处理给公司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实习期没过,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小天,在一个周五默默收拾好东西离开了。

  好眼光挑工作:兼顾眼前与长远

  你应该找一个公司,它不是要压榨你的劳力,希望你马上给它赚钱,而是会给你足够的培训、学习、成长的空间。

  ——李开复

  怎么找工作?

  这是刚面临工作的青年人都头疼的事情,很多人面临的现实问题无非有两种情况,说白了就是“高不成,低不就”,这时候,不妨让李开复先生的这句话给我们指导和启发。

  对于求职者来说,一个好的公司,不是马上利用员工,而是创造一种长远利益。这也就要求,求职者在找工作的时候,也不要过分注重短暂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个人的发展。

  不要只关心单位在一个月之内所给予的待遇怎样、住房能否落实、奖金是否高……而对用人单位的培训条件、继续教育计划漠不关心,这样就会忽视了职业的发展前景。还有求职者工作之初认为“做什么工作无所谓,只要能挣大钱”。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让用人单位很反感,因而尽管一些求职者虽然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却会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

  实际上,一份好的工作,必须要兼顾眼前和长远的利益。很多时候,看起来最近的路,其实是最远的;看起来最远的路,其实是最近的。

  小梦是一个目光长远的女孩,从学习到就业,她都是以一种长远的眼光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当年大学毕业的她在找工作的问题上,同样坚持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自己非常年轻,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比赚到多少钱更重要。于是几年的工作中,她不太计较眼前的一点小钱,而且也舍得在学习上进行投资。

  三年过去了,小梦成了一家小公司的销售经理。之所以选择这家企业,是由于面试时,这家公司的领导对未来发展蓝图的描绘打动了她,而且,这个高职位给小梦的成长空间也是很大的。

  直到有一天,小梦的妈妈生病了,急需大量的住院金,小梦跑到银行取钱的时候,才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她自己的银行账户里的存款还不到两万元。

  小梦开始郁闷了,工作了那么多年原来只收获了这么一点钱。她自问自己不是一个在生活上乱花钱的人,终于她反思了自己,她并没有用科学的方法找工作,而且,这些年,她还在学习上花了很多没必要的冤枉钱,实际上她只不过是疯狂地学习,但是学习的结果却并未给公司和自己带来有效的收益。

  那一刻,小梦懂得了一味光顾成长而忽略了金钱的累积,也并不是一种好模式。

  李开复先生讲的“足够的培训、学习、成长的空间”和正确地关注自身利益并不矛盾,实际上,规划要长远,拿钱要及时,是挑选工作的不二法门。公司的利益和打工者的利益永远不可能一致,公司的利益永远是多赚钱少发钱。而求职者是不管赚不赚钱,都要争取让自己多发钱。这是一个很客观的现实。

  虽然很多网站和媒体都告诫求职者,要把目光放长远点,不要被眼前的小利牵绊住,不要因小失大。但是,不容置疑的是,在刚开始的时候,把自己锻炼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比要赚多少钱更重要。可是,如果一年后,看不到实际上的经济收入,那么就需要反思,这份工作是否真的适合自己,怎样才能让利益和自己的需求结合起来。

  只有这样,才不会中了老板们的糖衣炮弹,才能在兼顾长远规划的同时,把该争取到的利益都尽量争取过来。尤其在刚找工作的时候,切忌不要在听了一番老板关于公司将来的宏伟远景精彩演说后,就委身于公司。一定要提醒自己理性思考:自己能给公司什么,自己能得到什么?把空中楼阁当作自己安身立命的房子,是职场里最大的忽悠。

  只找到洗碗的工作?俞敏洪建议:微笑着洗碗

  不要等到有了最好的工作,你才开始努力。

  ——俞敏洪

  工作一年的人常常有这样的感受,觉得自己入错了行,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还有的时候,可能觉得工作像一团乱麻,每天上班都是一种痛苦,感觉公司并没有当初想象得那么好,那该怎么做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听一听俞敏洪的“头三年”故事。大家都知道新东方校长俞敏洪先生原本是北大的老师,后来自己创业,创办了新东方。大部分人以为俞校长好福气,从开始工作就找到了自己的最爱,然后一直坚持至今。

  实际上是这样的吗?俞敏洪的回答,让大部分人都很吃惊,他说:“你问我这辈子想做什么,我肯定不会说我想当北大老师……而且我在北大毕业的时候都是不太想当老师的,我是被北大留下来了,所以才成为老师的。”

  俞敏洪面临就业的时候,是国家分配制度,大学生要听从安排,分配个人干什么就干什么。开始的时候,俞敏洪对教书并不感兴趣,但是丘吉尔所说的一句话慢慢地起了作用,那就是“开始的时候,一个人喜欢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学会喜欢他正在做的东西”。

  俞敏洪就是教书后才学会了喜欢教书,不但如此,他还能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逐步提高,成为深受大家欢迎的老师。那么,对于大部分正在抱怨工作不如意的人来说,应该怎么做呢?

  如果你觉得自己在洗碗,那就请微笑着洗碗。因为很多时候,一件看似枯燥的工作,用心做的时候就能得到极大的乐趣和幸福感。

  小孟是一名厨师,他在一家生意比较火爆的饭店工作。

  和很多上大学的同学相比,大家都觉得小孟的生活简直令人不可忍受,当别人安闲地吃饭的时候,厨师却忙得不可开交。

  很多同学都劝小孟换份工作,但是小孟只是微微一笑。他似乎并不觉得这份工作有什么苦的,他非常乐意做菜。有人偷懒的时候,小孟从不去指责别人,在能力范围内,他可以平静地做两份活儿。

  有一次,给这家饭店投资的老板来到这里吃饭,他进到厨房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很特别的厨师,那就是小孟——小孟在大汗淋漓地忙碌着,脸上还带着微笑。小孟轻快地翻炒着菜,不管什么菜一到他手里,几分钟就色香味俱全地出炉了。

  老板和小孟聊天的时候,小孟没有丝毫的紧张,他微笑地讲解了一下各种菜的做法。给人的感觉就是,做菜就是一种艺术活。只要大家爱吃,从本质上来说,菜品就和画家的作品一样宝贵。

  不多久,饭店投资的规模扩大,小孟的薪水也远远超过了普通白领。当小孟成为同学中第一个在一线城市开始买房的人的时候,再也没有人感觉厨师这个工作和写字楼里的工作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别了。

  想一想,我们有多久没有对自己的工作微笑了?在工作不顺心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想,我为什么做不好,我付出我的微笑了吗?如果只把自己作为一台机器运转,很难有更好的业绩。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把家务活界定为“辛苦的劳作”界定为“全家的幸福咨询师”的家庭主妇做家务的效果一定是不一样的。

  我有一个做导购的朋友,无论再忙再累,总是微笑着给大家服务。他的回答也值得每个人思考,他说:“我微笑面对顾客的时候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自己,只有微笑,才会觉得这份工作的愉快,才能够和自己更好地相处。”

  是的,不要再愁眉苦脸地面对工作了,在智慧的人眼里,微笑是职场上一种必要的装备,当自己保持微笑的时候,它不仅仅可以让一个人更好地和自己相处,让身边的事变得顺利,而且,带着微笑工作,更容易遇到给自己加薪的人!

  为自己找工作,而不是为虚荣定职业

  你是自己唯一的船长,千万不要让别人驾驶你的生命之舟。你要稳稳地坐在舵手的位置上,决定自己何去何从。

  ——李开复

  为自己找工作?

  听到这个说法,可能有的读者会吃惊——谁不是为自己找工作呢?

  实际上,很多人并没有给自己找工作,而是为了别人的眼神找工作。于是出现了一种现象:有的名牌大学生一毕业就拼命地挤向外企,到了外企之后,才发现外企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好。即使是这样,他也会因为留恋在外企的虚荣感,而在工作岗位上“死扛”。

  大学刚毕业的小李就承认了自己的虚荣心。她从毕业到现在都没找到理想的工作,说起来自己条件不错,可是找工作时,她总是想如果没有体面的工作说出去同学可能会笑话。

  这就是虚荣心的体现,心理学上认为,虚荣心是一种过度强调自己的表现,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在虚荣心的驱使下,人们往往只追求面子上的好看,不顾现实的条件,最后造成危害。

  在职业定位的时候,虚荣心带来的选择失误会延误人们走向成功的时间。虚荣心太重的人,无非就是要向别人炫耀自己的优点,炫耀自己的成功。殊不知物极必反,成功与否不是单凭表面功夫就可以支撑的。

  李开复在美国读中学时,写了一篇政治论文《漠视——美国人面临的最大敌人》,获得了全州作文竞赛的一等奖。他从别人的肯定中,认为自己有很高的政治天赋。他觉得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位出色的律师或一位政治家。进入大学后,他选择了人文学院。

  但是不久,李开复发现,枯燥无味的课本根本不能给他带来激情和动力。对于政治,他不但没有热爱,更没有献身的欲望,更重要的是,他甚至厌恶那些世俗的政治技巧。最后,李开复转入了自己很喜欢的计算机系,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这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职场参考的典范,职场同样如此,正确的选择,胜于一生的努力。很多人找工作,并不是输在能力不足上,而是倒在了自己的虚荣上。

  31岁的张先生曾毕业于北京的一所名牌大学,他大学读的是英语专业,成绩也非常优秀。毕业后,张先生的工作找得比所有同学都顺利,他进入一家移民中介公司做翻译。虽然,待遇并不是特别好,但是看到其他同学羡慕的眼神,张先生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两年后,张先生发现自己的同学在两年当中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而自己和大学毕业时没有什么区别,还有的时候,因为自己总翻译一些固定的词句,反而丧失了很多学习和巩固知识的机会。更让张先生觉得难以接受的是,自己的工资在两年中涨幅很小,和同学们相比已经差了很多。

  好在张先生及时反思了自己,终于,他不再留恋所谓“翻译”这种意味着高文化水平的头衔,而是进入了一家外贸公司做业务员。一段时间之后,张先生不但收入增多,而且,职位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他感觉兜兜转转,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所以,在这里,提醒大家的是,无论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都是自己的事,无论怎么选择,都不要为了别人的目光而选择工作。很多人在工作上也喜欢攀比,不管那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一切都是给别人看的。可是,干吗要活得那么辛苦给别人看?找工作究竟是考虑你想要什么,还是考虑别人想看什么?

  很多人为自己的选择而痛苦,那是因为他错误地选择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是微笑工作之前一定要领悟的事情。

  想进体面的公司,你就要得体

  新东方有一些只会贫嘴没有深度的老师,我是很不欣赏的。因为贫嘴意味着轻浮和浅薄。

  ——俞敏洪

  每一个想进体面公司的青年人,都必须懂得:一个好的企业必然有自己的文化,无论平时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想进好的公司,得体是首要的条件。

  没有完美的人,只有表现接近于完美的员工,有职业素养的员工会懂得修剪自己的不必要的枝节,让自己成为公司的骨干。

  新东方英语学校是很多青年人梦想进入的单位,因为它能提供一份社会地位和收入都相当不错的工作。

  新东方的老师各有特色,他们以独特的性格缔造着新东方似的幽默,就是在这样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中,俞敏洪校长对新东方老师的要求也有“得体”这重要的一项。

  在俞敏洪看来,新东方老师要具备生动幽默的口才和流畅的表达能力。但是这种幽默也要“得体”,也就是说他并不要求每个老师都去鹦鹉学舌,讲幽默的笑话。如果有的员工不会讲笑话或讲出来的是庸俗的笑话,那还不如不讲。

  他明确地指出,新东方需要的是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只要你讲课熟练、表达清楚就能达到。那种生动幽默的口才应该是自然而生的、发自内心的、能给学生带来快乐的,而且是在快乐之后能够启迪智慧的。如果有的人只会轻浮和浅薄地耍贫嘴,或者调侃不到位,就会造成负面影响,这是他不能容忍的。

  所以,想进一个好的公司,自己就要养成在公众场合举止得体的习惯。

  小吕是一个热情开朗的女孩,在公司里,她总是积极主动地帮助别人,有时候,也会主动约同事一起逛街、吃饭。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尽管所有同事对小吕的评价都不错,可是大家就是不愿意接近小吕,而且对她敬而远之。这让小吕觉得自己很孤单。只是,她从来没有意识到是她自己某些“不得体”的行为,暴露了自己,让大家从心底产生了排斥和反感的情绪。

  拿小吕和芳芳的交往来说,小吕本来和芳芳的关系非常好,小吕也把芳芳当成自己职场中的好友,但是有一天发生的一件事却让两个人从此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那一天,小吕到芳芳工位找她,但是芳芳不在,无聊之余,小吕就开始点开芳芳的电脑,并点开了芳芳电脑下方闪动的QQ头像,小吕看到了芳芳和某个男同事的暧昧聊天内容。

  这时候,芳芳走了进来,她看到小吕的行为,并没有解释太多,可从此再也没有和小吕说过一句话。小吕因为自己并没有外传这件事而感到很委屈,她没有意识到,她的不得体行为比外传这件事本身都更让人惧怕。

  所以职场人无论多亲密,一定要有一个分寸。乱翻同事桌上的文件或抽屉、打开同事的电脑文档、看同事QQ聊天……这些不得体的行为都是同事关系的绊脚石。

  对于很多男性来说,得体也很重要,你可以没有英俊的外表,没有良好的口才,但是却不可以没有得体的行为。例如,很多“男人味十足”的邋遢男同事会令大家很头痛。他们对洗澡很陌生,对洗头很抵触,对洗脸很反感,白衬衫领子是灰的,灰衬衫领子是黑的,浑身烟味、酒味、臭脚味,没事还会当着女同事的面,做一些不雅的小动作……爱干净的女同事虽然碍于面子,不会大声指责,但也一定会背过身去,悄悄皱一下眉头。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一个人令同事们的眉头皱多了,那他的形象就算彻底毁了。

  所以,每一个珍视工作的人,都要注意自己的举止是否得体。工作时,要随时提醒自己,即使有的行为并不是存心故意的行为,但是只要会对别人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职场人际关系的枝节都必须从自己的日常行为中坚决剔除掉。

  越多展示,越多机会

  只有善于展示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中获得真正的机会。

  ——李开复

  李开复亲身经历了这样的一件事:他被微软总部调回美国,需要启动一项把总部项目外包给中国伙伴的项目,这时,他收到了一封女下属的信。

  这封信大意说的是,虽然她没有从事这个项目的经验,但是她愿意用自己的时间帮助李开复把这件事情做好,也愿意帮助他留意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以便节约他的时间。更令人感动的是,她不需要任何物质上的报酬,这也不是申请工作,只是想为中国做一点事情。这样一来,李开复任用她的时候,就不需要承担风险。

  这封信,打动了李开复,也得到了李开复的重视。后来的事实证明,李开复选择这名员工是对的,她没有辜负李开复的信任,并且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局。后来,李开复记住了这名员工的名字,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有一个很好的共组机会的时候,李开复推荐了这名叫宋罗兰的员工。

  这让李开复有了一个重要的启发,那就是一个内向的人,即使不能马上转变为外向的人,但是只要懂得找到合理的方式展示自己,那么,他就有更多的机会。

  对于刚刚工作三年的青年人来说也是如此,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张扬在公司里绝对是风云人物,他从不哗众取宠,但是不论开会,还是做方案,他都能够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让大家很是佩服。

  这得益于张扬在美国读大学时的一次经历,那时,他的学校常常请大型跨国公司的高层人员前来讲座。

  每次开讲前,张扬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同学老是拿一张硬纸,中间对折一下,然后用极其醒目的彩笔粗粗大大地写上自己的名字,最后对着演讲者放在自己面前。原来,来这里演讲的人都非常有激情,他们讲到精彩的时候,就需要听者响应,而他们又不知道同学的名字,也不知道该找谁回答他们的问题,这时候,这些纸上有名字的同学就会得到最大的关注。

  开始的时候,张扬不觉得这有什么奥妙之处,但是有一天,他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玄机。原来,来学校演讲的都是社会的精英阶层,而得到他们的留意就意味着多一个机会。当有的同学的回答令他满意或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时候,这个同学就能得到更多的机会。

  自从张扬看到自己的同学由于精彩独到的见解而得到一流公司的任用后,他就开始总结经验,并且明白了,任何时候,机会都不会自动找到你,一个人只有不断地醒目地亮出自己,吸引别人的关注,才有可能寻找到机会。

  这个道理对于很多职场的人都不陌生,但还是有很多人不肯展示自己。原因是他们不习惯让别人发现自己的特色,他们担心引起注意后,会累及自己。殊不知,不敢承担,就是止步不前的人的地狱。

  在职场中,虽然没有人关注,会让你过得很轻松,但你也会因此而失去许多成功的机会。每个人都不乏志博云天,但是第一步必须是找到欣赏你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适合你发展的机会。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只要发挥得当,就能做到最好。

  不要把你的领导想当然地当成伯乐了,更多的机会仍是要靠自己来展示的。譬如,你良好的人脉、杰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冷静的分析能力等,都要靠你自己展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信服。不善于亮出自己的人,对待机会一如小孩子玩沙子:他们小手捧满沙子,然后让沙粒流走,一粒接一粒,直至全部流光。

  职场中,用恰当的方式展示自己的长处,不仅可以帮助你找到合适的工作,还可以让领导和同事对你刮目相看。那么对于职场人来说,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优点呢?通过李开复先生经历的这个故事,你就会发现,展示自己不需要太张扬,只要把自己的优点融入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得到别人的认可,就能在职场中取胜。

  所以,请走出展示自己的第一步,让自己的未来步步顺!

  教你学习,不是老板的责任

  不要认为“教你学习”是老板的责任。学习是你自己的责任,你应该寻找所有的机会学习。哪怕你的岗位比较枯燥,也要寻找所有你能获取的养分。

  ——李开复

  职场新人们往往会处于这种境地,进公司的时候,被置于阴暗的角落。在一些不受重视的部门,从事打杂的工作,还要面临“老人们”无端的批评、指责,即使任劳任怨,也学不到公司很核心的一些技术。

  这是每一个职场新人都必须面对的困难,一定要从心理上接受其合理性,因为年轻人刚出校园时,缺乏工作经验,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而职场很少存在师生关系,所以很少有人去主动地帮助他人学习。

  因此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消除不切实际的幻想,才能慢慢成长起来。实际上,这段时间的谦和也能给同事们留个好印象,为将来打下基础。那是不是老板不教你学习,自己就听天由命了呢?

  李开复先生曾经讲起过他朋友郭去疾的一个故事。郭去疾的人生哲学是:每一扇机遇之门,都有一个守门人。郭去疾在1999年大学本科毕业时,收到了很多美国一流大学的录取通知,但是都没有奖学金。

  但是,郭去疾并没有轻易放弃,他开始给这些大学的教授们写信,希望他们能接受他作为研究助理从而给他资助。短短一个月内,他就写了两百封信,积极主动地为自己争取机会。但对于教授们来说,他们认为郭去疾的研究经验不足,不足以胜任。所以,郭去疾曾在夜里面对电脑里一封封婉拒的邮件,失声痛哭。然而第二天醒来,他仍然决定继续去敲击这扇机遇之门。终于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机会之门最终被敲开。他获得了到微软总部工作、到斯坦福大学读on和工作的机会。

  这是一个缺乏经验的人,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过程。这种成功来源于一种冷静的心态,了解自己的不足,主动学习,才能真正改变。

  对于职场同样如此,一个人没有工作经验的时候,很难要求别人必须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自己。领导没有责任教新人如何学习,也不会有同事无缘无故压制新人,一个很现实的情况就是,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很多诀窍,老员工也因此成为公司的宝贵财富。老员工出于对新人的不信任,有一点儿保守藏私也是很正常的。

  毕竟领导不会专门给职场新人指派保姆,“老人”各司其职,有空闲的时间才会来关怀一下新人的成长。如果新人因此而心怀不满,委屈流泪,那么也要懂得:职场老人总有忙得头也不抬的时候,即使看到了你的眼泪,他恐怕连给你递纸巾的时间都没有。

  所以哭到山穷水尽,也只能自己爬起来收拾旧山河。职场新人应该学会客观冷静地处理事情,积极主动找到各协作部门的同事了解情况,遇到问题自己先查阅资料摸索方法,有问题记录下来,在对方方便的时候坐下来有纹有路有逻辑地跟人探讨。

  小杨刚进公司不久,领导就派一个老业务员带他。开始的时候,小杨感到非常开心,觉得自己很幸运,不用摸索。可不久,小杨很快发现,老业务员根本不愿意教他,总是给他看一些没有用的材料,或者叫小杨整理资料,学习理论,碰到具体的事情,小杨去问他,老业务员总是说,这些不着急,你要慢慢来。

  有一次,老业务员去见客户,小杨想跟着去学习,但他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脱。情况继续恶化下去,以致小杨在公司干了几个月,一点收获也没有。有次开会领导问他一些很常识性的事情,他都答不上,结果,领导开始对小杨的能力产生怀疑了。

  这让小杨很苦恼,他想到离职,于是找到自己最好的朋友商量怎么做。在耐心听完小杨的话之后,工作多年的朋友冷静地告诉他,换工作的成本其实很巨大,因为再次学习新业务和熟悉新行业,又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听到这里小杨不禁地问,如果去找领导告状怎么样?但却遭到了朋友更大的反对,因为得不到同事的支持和协作,是绝难在公司里有好的发展的。新人刚进公司,没有给公司带来任何价值,就直言不讳地跟领导投诉老业务员,是一种很恶劣的姿态。

  最后,朋友给小杨出了一个非常好的主意,那就是可以把入职培训项目做一个进程表,同时发送给老板和老业务员。上面详细列出自己的学习计划、预期效果和实际完成情况,以及在成长的过程中,老业务员起到了什么作用,一目了然。和所有的商业报告一样,这份总结表不需要带任何感情色彩,只须量化事实。再主动提出下一步参与工作的具体要求,谦虚地请老业务员帮助。

  果然,不多久,老业务员感动于小杨总是把自己对他的帮助汇报给领导,就更多地给予了小杨提携,让他很快地成长起来了。

  不攀比,让俞敏洪走得更远

  我非常骄傲地从一个农民的儿子走到北大最后又走到了今天。我的心态很平衡。

  ——俞敏洪

  找工作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都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刚踏入职场,对新环境的不熟悉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然而,更可怕的是青年人在工作之中的攀比心,这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情,也会导致他对未来无法作出科学的判断。

  举个例子来说,有一架钢琴,由两个孩子同时弹奏。如果规定每天弹固定曲目一个小时,然后三个月后考级,那么这两个孩子面对这种训练都会感到痛苦。每一个杰出的钢琴演奏家都会经历这样的痛苦,而在成为钢琴演奏家之前,谁也无法断言这样的痛苦练习会给哪一个孩子带来期望的结果。只要他们不攀比,就都有机会,但是如果他们从开始的时候,就认定将来决定他们命运分水岭的,是运气而不是努力,那么,他们就真的失去了好运。

  关于这一点,新东方俞敏洪校长最有发言权,他曾经很客观地谈到一个人的发展和家庭背景的关系。他说,在生活中,的确有一些权贵富贾出身的人,他们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

  这时候,有的人可能会说,这个世界怎么会对我这样,为什么他什么都有,而我什么都没有?俞敏洪提到他在大学的时候,也有过这种很正常的心理。比如,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班上某位部长的孩子每周五都有开着奔驰280的司机把他接回去。而俞敏洪那个时候连自行车都买不起……

  但是,俞敏洪用自己的行动验证了这样的一个真理:生命总是往前走的,每个人都要走一辈子,可能还会走到八九十岁。虽然没有人能预知走到八九十岁时的人生到底会是什么样,但是唯一能做的就是要坚持走下去。

  俞敏洪非常骄傲自己能从一个农民的儿子走到北大最后走到了今天。他的心态变得平衡,因为他不再去攀比,而是把所有的精力放到了事业上。这也给了所有在职场中头三年的青年人一个很好的启示。

  在职场中,不论你的起点如何,最重要的是不停止发展,坚持走路。用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培养出风度和气质,用宽阔的胸怀以及对理想目标坚定不移的追求来构成自己的智慧。

  晨风最近的心情非常不好,因为她的办公室里来了一个小她6岁的小女孩。那个女孩子毕业于名校,不论谈到什么,总是滔滔不绝,这让晨风汗颜不少。短短的一个星期里,晨风的信心显然是动摇得厉害,做事情也没有以前那么沉稳了。

  晨风给自己安排了疯狂的“补课”,她甚至买了一整套的《史记》,强迫自己每天都要看到凌晨1点,这对于晨风第二天的工作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直到有一天,领导约她吃饭,随意地和晨风聊天说:“晨风,你在公司的人缘那么好,不是因为你博览群书,而是因为你生性踏实努力。这是最宝贵的。”的确如此,就是靠着沉稳,晨风才能在公司从一个可有可无的实习生成长为现在不可或缺的员工。而且,领导还坦率地说,凡事只要交到晨风手上,就绝不会做出“掉链子”的事来。

  看到晨风若有所思的样子,领导接着问了一句话:“你以前爱看三毛的书,现在你又非常喜欢看于丹的书,你感觉这俩人谁更出色呢?”

  晨风不假思索地说:“这两位女性作家,我都很喜欢,但是,你不能把她们放在一起比较。因为她们有各自的优势。”

  说完,领导微笑不语,晨风顿时恍然大悟,冲领导感激地一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突然想起曾经看到的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是背后有着梅干的饭团。”不要因为看不到自己的背面,就认为别人都有梅干,而自己只是一团没特色的米饭。也不要轻易攀比,因为攀比会让人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只看到满目的绝望。

  请从此刻,回过头来,把关注别人的目光收回到自己身上吧,你也会走出一条踏实的路。

  表现出自信,别人才能相信你

  自信是一个循环。如果你表现出足够的自信,别人就会认同你的自信,你就会因此而越来越自信。

  ——李开复

  很多刚进职场的菜鸟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从事一份自己还没有把握完全做好的工作的时候,怎么才能做到自信?又是谁,偷走了自己的自信?

  实际上,正如李开复讲得那样,自信是一个循环。如果一个人能够在自己的长期行为中渗透出自信,那么,别人捕捉到的信号就是——他是自信的!也会因此更看重你。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在谁的面前,都一定要记住这样的一句名言:“没有你同意,谁都无法使你自卑。”

  讲一个李开复的故事,那是在他刚加入微软公司时发生的一件事情,对他的影响非常大。

  李开复一直是一个很自信的人,同事们都能感觉到这一点。但是他自己知道,到了比尔·盖茨面前的时候,他会紧张,也非常担心自己会说错话。当时,如何建立一种自信的良性循环,是他也曾苦恼过的问题。

  有一天,机会来了,公司要进行改组,比尔·盖茨召集十多个人开会,要求每个人轮流发言。对于改组这个问题,李开复的看法和比尔·盖茨不同,于是轮到李开复发言的时候,他作了大胆的发言,他说:“在我们这个公司里,员工智商比谁都高,但是我们的效率比谁都差,因为我们整天改组,而不顾及员工的感受和想法……”

  李开复说完之后,大家鸦雀无声。会后,很多同事给他发电子邮件表示出了对他的自信和大胆的佩服。后来,比尔·盖茨不但接受了李开复的建议,改变了公司此次的改组方案,并在与公司副总裁开会时引用了他的话,劝大家开始改变公司的文化,不要总是陷在改组中,造成公司的智商相减。

  从此,李开复再也不惧怕在任何人面前发言了,他在任何人面前都拥有了同样高度的自信。是的,在一个越来越强调人际交往和互动的现代社会里,凭着默默做事情就想脱颖而出获得成功,似乎越来越不可能了。

  唯一的做法是,勇敢地说出和实施自己的想法和主张,尊重自己的话语权,然后尽一切可能去影响同事、上司、下属或客户,用自己的言语和行为打动他们,形成一种互动的集体的自信心。唯有自己昂首挺胸,在刀光剑影的职场里保持坚强的自信心,才有机会出人头地。

  钟晨是办公室里的魅力先生。

  他非常注重自己的外表,任何时候都给别人干净、干练的感觉,而且,他谈吐得体,举止从容。无论见多么“大牌”的客户,他确信自己只要发挥良好,在客户眼中,自己就一定是一个精明有效率的咨询顾问。

  刚开始工作的一年,钟晨并没有做到这一点,而这一切的改变是通过他的两次尝试才完成的。

  刚参加工作的钟晨不够自信,平时和客户谈话也总是很紧张。他想的第一个方法就是掩饰自己的不自信,于是他把所有要向顾客介绍的情况都印刷在宣传单上,约见客户的时候,就把宣传单递交给客户,而且后期的沟通,钟晨也都是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和客户联系。

  可是大半年过去了,效果非常不理想,很多客户根本就不愿意看宣传单,而是希望能够得到更加直接的口头的讲解。还有的客户,接到钟晨的宣传单后,立即就流露出不耐烦的表情。

  钟晨因此受了很大的刺激,他下定决心对自己进行严格的训练,来提升自己在交往中的自信。钟晨找到了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他在家里模拟办公室演讲和讨论的场景,还非常用心地用DV录制下整个过程。表演结束后,钟晨反复地回放分析,找自己的失态处和不足处。然后加以改进。

  终于,这个方法让钟晨用自信的表现赢得了客户,当客户认可他的战略咨询的结果,并因为采纳了他的建议而使企业有了更好的发展时,他的自信指数更是疾速飙升。

  说话准确、流畅、生动,是衡量职业人士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本标准,也是考核他是否具备职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语言能力是提高自信心的强心剂。一个人如果能把自己的想法或愿望清晰、明白地表达出来,别人会认为他一定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心。同时他充满信心的话语也会感染对方,吸引对方的注意力,直到让人们相信,他的自信对他人有着巨大的帮助。

  所以,现在就用语言来传达自信的信号吧,无论对方是一个人还是几个或一群人,试着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别在意对方冷漠甚至是嘲笑的反应,只管自己说得是否清楚、干脆,是否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就可以了。

  只要坚持不懈,你一定会感到自己的心里渐渐地充满自信和力量!

  远离浮躁,把握实习关键期

  和美国大学生相比,中国大学生最大的特点是浮躁。

  ——李开复

  大学生实习期,是走向社会的关键期。有些新人入职后才发现工作不适合自己,干了三个月或半年就走了。频繁换工作的后果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自己还得忙着找工作,而人力资源经理看到这样的简历,一般都不会聘用这样的员工。

  问题出在哪里?问一问自己的心,就能找到原因了。一颗浮躁的心会带着你的眼睛在各个职位、各个企业之间来回游移,你会觉得这个工作你能做,那个你也能做,最后导致你连最简单的都做不好。

  这种心态就形成了一山望着一山高。人们都一直在向外思考,而没有向内去思考自我,去站在企业和社会现实的角度去考虑一些问题。当出现这种浮躁心态的时候,有没有认真思考过究竟是自己的问题还是企业的问题呢?

  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干一段时间,当真正融入到企业里干一段时间后,也许你会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发现自己的价值。如果工作一段时间后,你发现这种工作的确不适合自己,那么你可以重新去选择,这样,你至少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下一步到底应该找什么样的工作,让你的选择不再盲目,从而才会有一个更好的人生选择。

  还有的实习生,带着一颗浮躁的心工作,即使勉强过关能够转正,但是因为在实习期间工作太轻松,没有做过有难度的工作,等到真正定岗了,才发现原来自己什么都不会,搞得自己很痛苦。接下来的工作做得不好受到上级的责备,他们就会产生心理落差。

  所以,实习期对于大学生来说相当重要。李开复先生曾经讲过这样的一段经历,那是他在微软研究院工作的时候,招聘了一个实习生,有一次这个学生出乎意料地报告了一个非常好的研究结果。

  但是后来,他的老板发现,这个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挑选,只留下了那些合乎最佳结果的数据,而舍弃了那些不太好的数据。李开复凭个人经验,判定这个学生将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学术突破,也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研究人员。

  一颗浮躁的心,怎么可能懂得“静水流深”的道理呢?

  一家大型外贸公司的部门经理张先生从高校找了一批专业对口的大学生到公司实习。实习结束时,张先生把其中的李晨同学留了下来。其他的人一个也没用。

  大家很好奇,张先生为什么唯独把他留下来呢?张先生说,李晨有一颗沉下来的心,就是这样的心,打动了张先生。

  正式实习的那一天,张先生向同学们介绍部门的成员老刘和他们的分工。其中老刘是公司的老业务员,年龄偏大。其他同学都喊他“老刘”,而李晨一直很尊敬地称他“刘老师”。老刘的性格非常好,见到青年人有什么问题,总是乐于帮助。于是其他的青年人就形成了依赖,一有问题,就风风火火请老刘解决,但李晨从不如此,他想着老刘也有自己的工作,所以遇到问题他先自己钻研解决,除非实在解决不了的才会请老刘帮忙。

  李晨也不像其他学生那样无所事事,他见事做事,跟着同事跑银行和跑业务,即使在大热天挤公共汽车去也毫无怨言。很多人说他是自讨苦吃,但是李晨并不这样认为,他说:“只要不懂的,我就多学点儿,总没坏处。”

  老业务员谈业务的时候,李晨就默默地坐在一边“旁听”,细心地揣摩应该如何同外商交谈。有时老业务员打电话,李晨还悄悄地给老业务员递一支笔、一张纸,让人感到暖心的同时,也让李晨自己学到了经验,他用沉稳和真诚赢得了大家的好感。

  浮躁的人是断然做不到如此细心和懂事的,他们总是高谈阔论,指点江山,可是却连一个周密细致的计划都搞不好,连一个抱怨的客户都接待不了,连一壶开水都不想提,甚至连按时上班都做不到。这样做事,结果肯定是被淘汰的。

  职场命运如同一环一环相互连接的链条,如果将其中一环接错了位置,那么,就会使整个职场改变方向。所以,自省和忍耐常常会给人带来机遇,使人生峰回路转。当发光和耀眼不属于自己的时候,忍耐和坚持就显得尤为宝贵。

  总而言之,想要工作顺利起来,就请自己的心快快成长起来!

  李开复:做好眼前事,做好分内事

  如果你刚进入职场,那就先把分配给你的工作做好,这样才有资格去考虑晋升与发展。——老板交代的事没做好,怎么会给你晋升的机会呢?

  ——李开复

  今天,你的工作完成了吗?

  下班的那一刻,你的心里是否有满足感呢?

  如果,今天你做好了眼前的事情和分内的事情,相信下班的时候,你也一定有一份舒畅的心情。

  有的职场人,总是感觉不到工作的快乐,上班也总是无精打采。也许微薄的收入像枷锁一样困扰着自己,让人急切地希望减轻自己身上沉重的负担。但是,如果这个人只是不停地抱怨,感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抱怨自己的父母、自己的老板,抱怨上苍为何如此不公,那么,请记住——一个职场人所埋怨的情况,并不是真正导致职场不顺的原因。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种抱怨的行为,正说明倒霉的处境是咎由自取的。

  听一听李开复讲的一件事情,也许会让职场人真正地重视起手头的工作。有一次,李开复听了家人的推荐,下班后就径直到理发店找到了一位名叫Gary的小伙子理发。

  Gary看到李开复非常激动,马上就聊开了,李开复尽量耐心地回答他的问题,40分钟后,理发结束。回到家里,家里人大吃一惊!原来,年轻的理发师只顾跟李开复讨论问题,他的头发却成了无辜的牺牲品。

  看着惨不忍睹的头发,李开复下定决心永远不要再去这家理发店了。在他看来,年轻的理发师忽视了一点:有理想并追寻理想是好的,但只有先把分内的事做好,才有资格期望更多。

  李开复还对青年人作了更加透彻的提点——如果你是一个理发师,那么只有先把客人的头发理好,才有资格找客人帮忙。——头发理不好,客人不回来了,以后怎么帮你的忙呢?

  如果你是学生,那么只有先把书读好,才有资格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基础课没学好,怎么能找到最合适的工作,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呢?

  对于职场人来说,同样如此。如果你做不好手头的工作,那就别抱怨老板不给你机会。那些喜欢大声抱怨自己缺乏机会的人,往往是在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

  没有人会因为坏脾气和消极负面的心态获得奖励和提升。仔细观察任何一个管理健全的机构,你会发现,最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积极进取、乐于助人,能顺利完成本职工作的人。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忘记了本职工作,总想着寻找好做的事、容易做的事。例如:公务员碰面会问:“你那个职务好吗?”意思是说:“工作轻松吗?责任轻吗?薪水待遇高吗?”生意人碰头会问:“你那个生意好做吗?”意思是说:“竞争激不激烈?好不好赚钱?”一般工作者相遇,问的也是工作好不好做,意思也是“是否事少、钱多、离家近”。

  下面的故事,也许会给迷茫的人们提供一些启示。

  由于工作的原因,陈明要离家到比较远的地方做公务员。

  临行前,他去看望了自己的大伯,他的大伯是本市一位退休的局长,深谙职场、官场之道。

  大伯没有过多地叮嘱他什么,只强调了一点,就是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几年内千万不要想着往哪儿走,也不要表现出任何想离开的意思。

  陈明记住了大伯的叮嘱,工作后,他一直是这样做的。巧的是,刚到那儿没多久,果然就有了诱惑,另外一个高一点级别的单位因为缺人,正好发现了陈明是专业对口的人员,就想来调他。

  陈明记住了大伯的嘱咐,就很明确地告诉自己的领导,手上的工作还没有做好,不想调走。听到陈明的话,领导当时就被感动了。现在的陈明已经成为领导身边最信任的“红人”。此事对于陈明来说,是一个必赢的棋局。因为,这次的“表忠心”之后,如果以后再有机会,其他单位来考核陈明,领导的评价一定很高,也不会影响他的前途。

  就算没有其他出路,继续留在现在的单位,陈明的前途也必然比那些一心想去其他单位而浪费了几年光阴的同事要明朗。

  所以,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既是一条退路,也是一条进路!

  同时,要注意的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有的职场人总感觉自己的本职工作难做,做事情经常本末倒置,一件事搞砸了,就会说这件事太难做了,所以没做好。而到底是事情难做,还是自己没做好?谁都不知道。正确的观念是:“把本职工作做好,就算难做也好做。没把本职工作做好,就算好做也难做。”

  一定要相信,世界上没有好做的工作,任何工作只要你能把它做好,最后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从而成为你的核心竞争力!

  以公司为骄傲,你才能成为核心员工

  在眼前的万余间办公室里,每天都在创造各自的奇迹,最后汇聚成一股强大的能量,支撑起了一个了不起的软件帝国。

  ——唐骏

  唐骏曾经把微软公司当作了自己的骄傲,10年后,唐骏成为微软的中国荣誉总裁。他同样也是微软的骄傲。

  今天,你有没有把自己的公司当作一种骄傲呢?

  也许你会说:“我如果在微软工作,我当然会觉得这是一件骄傲的事情。”

  事实却并不如此,公司究竟怎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看待公司的心态;你人是否在公司坐班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有没有彻底接受自己的公司!这样的态度将直接影响职场和前途。

  唐骏后来的发展,得益于他的职业初期,在微软打下的实在的基础。实际上,唐骏刚进微软的时候,并不像一般人想得那样兴奋,他甚至完全有理由对微软产生不满。因为唐骏为进入微软,是以关闭了三家小有成绩的公司为代价的,他不是一个普通的职员,而是一个有过“老板”经历的职员。

  以前,在唐骏开办的公司,所有人都要向他汇报工作,而刚进微软的时候,唐骏想看一眼比尔·盖茨都困难。令人佩服的是,唐骏立即调整了心态,为自己作了重新定位,而且,他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了微软的动人之处。

  他以对公司无比骄傲的心情,领悟到了微软发展的奥妙。所以他说:“进微软前我已看过很多微软的相关报道,但只有身处其中,我才强烈地感觉到:这个帝国最令对手胆寒的是,它不会惧怕任何新东西。它也许不是第一个发明创造某样东西的公司,但它一定会迅速赶上并超过先发者,其后发制人的能力远远强于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

  我们是否发现了自己公司的骄傲之处?

  如果没有发现,我们将无法学习这个公司最优秀的文化,我们也无法懂得公司发展的真正奥妙。

  在朋友的介绍下,小董开始做一份房产中介的工作,他感觉这样的工作不但锻炼能力,而且收入也不错。

  通过求职,小董找到了一家小型的房产中介公司。虽然社会上很多人对他的工作都表示质疑,但是小董工作了半个月之后,了解到公司的一切运营都是合法的,他认可了自己工作的价值。

  小董对公司给自己提供的房产资源很满意,正是出于这样的心态,小董自信地将自己的工作证和名片随身携带,便于随时可以向客户发放。在对客户讲解房子买卖情况的时候,小董也会把公司的情况给客户介绍一下,客户看到小董对公司的骄傲和满足之情,对公司也产生了信任感。

  不但如此,小董还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每当看到买房者焦头烂额的时候,他都非常热情地给大家提供服务,耐心地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给客户介绍房源。即使客户没有选择房子,小董也从来不气恼,有的时候,哪怕客户需要的是其他同事的房子,小董也照样耐心地代为引见。在他看来,大部分的人都喜欢从朋友那里买东西。所以,小董记住了这一点,那就是用朋友般的耐心对待自己的客户,慢慢地关系熟了,客户只要需要房子一定会先找小董。

  他用自身良好的行为,为公司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也为自己赢得了公司的信任。逐渐地小董的客户越来越多,收入也远远高出一般白领。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小董还成了公司的主管。

  实际上,你必须相信,在90%的情况下,你所在的公司并没有那么烂,你认为不错的公司也并没有那么好。每个公司都有每个公司的问题,没有问题的公司是不存在的。生存就是竞争,在绝对竞争的环境中,想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就要成为最好的适应者:必须做到适应环境、适应公司、适应老板。以公司为骄傲,并站在公司的角度上,来看待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所有问题。

  问题出现了,就应该反思更多的问题:你足够了解你的客户吗?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你足够了解你的老板吗?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你足够了解你的手下吗?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如果你不知道,你凭什么觉得自己已经积累够了?如果你都不了解,你怎么能让他们帮你的忙,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如果他们不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你又何来的成功呢?

  这些问题的解答,如果没有成为一个人抱怨公司的理由,那么就应该变成一个人奋进的理由!

  完善细节,让领导记住你的名字

  重视细节让我受益终身。

  ——唐骏

  唐骏给人的印象总是大方、得体、睿智,这些良好的形象,是从他的很多行为细节中建立起来的,唐骏曾经谈到一种正确的管理之道,那就是“抓大放小看细”。也就是说一个好的领导会从一个细节里品味出很多事情。

  既然如此,作为一个员工,也应该相信自己的领导有这样的能力。就应该重视自己的行为细节。曾经,对于刚入微软,只是一个普通员工的唐骏来说,重视细节让他受益匪浅。

  在微软,比尔·盖茨是神秘的,一般的员工很难见到他本人。曾经,唐骏以为自己进了微软,就可以天天近距离接触世界首富了,但是,当时他的天真劲,接近于分不清现实和幻想的追星族。仅仅是工作了几天,唐骏就立即调整了状态,他知道自己如果没有特殊的作为,那么也许一辈子都无法和比尔·盖茨说上一句话。

  务实的唐骏,没有任由自己被埋没,事实上,经过了一次发布会,唐骏就让比尔·盖茨记住了自己。

  那是唐骏入职微软三年后的一天,他终于有机会见到比尔·盖茨。听完唐骏对的设计思路后,盖茨单独在房间里面看PPT文件,作演讲前的准备。

  没想到的是,中途比尔·盖茨出来去卫生间时,发现刚刚讲解的小伙子正在门口候着。这就是唐骏,他做的事情细致、贴心,他对比尔·盖茨解释:自己站在这里,是因为考虑到总裁可能需要问其他问题。比尔·盖茨被他的细心所感动,邀请唐骏进去聊天。于是,唐骏有机会第一次单独和盖茨近距离接触。

  不但如此,唐骏还曾聊到自己对于比尔·盖茨演讲细节的设置,唐骏的演讲布置十分细致,他提前在舞台上描好了比尔·盖茨上台后的每一步,然后告诉比尔·盖茨只需要按照粉笔描的脚步走就可以了,因为唐骏已经找好在哪里停住更适合电视拍摄。这样的员工,值得赢得老板的尊重,即使是世界首富。

  职场上的每个人,都要切实从细节考虑老板的感受,对老板做到细节上的尊重,才能从心打动老板。

  相反,如果刚入职场,不规范自己的行为细节,就容易不小心“踩雷”。

  李文调职到新单位不久,很快就和同事们打成一片。有一天,下班的时候,小张随意和李文聊天,问道:“李姐,又急着回家照顾孩子?”

  没想到,这个话题彻底打开了李文的话匣子,她心想,反正都到下班的时间了,和小张聊聊也不过分,于是来了精神,说:“可不是吗,到了下班的时候,就想看到孩子的脸。我家孩子眼睛长得大大的,挺漂亮的。我平时也非常重视早期教育,书上说冬天给孩子洗澡就有十个要点。我就记住了这十个要点,孩子真的是越来越聪明了,昨天,我没有扶她,她竟然自己走了五六步的路。”

  这时,其他的同事也参与到讨论中,大家纷纷说着自己孩子的可爱,以及自己和孩子的趣事,笑得不亦乐乎。就在这时,主任进来了,大家看到主任,都悄悄地不作声了,李文见气氛略显尴尬,就故作轻松地问主任:“您家孩子多大了?”

  没想到的是,主任一反常态,一脸严肃地说:“下班时间,可以回家休息,有话题在路上聊,只要在办公室,就应该保持环境的安静。”

  回家的路上,李文才知道主任多年没有孩子,已经为此愁得掉头发了,她这才意识到自己随兴聊起的话题,给别人的伤害有多大。

  行为细节,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职场很多问题的发生都可以归结为细节照顾得不到位。拿上述案例来说,李文的失误在于忽视了办公室环境这个细节,办公室不适合聊私人话题,无论是否下班,聊天都会给别的想加班的同事造成困惑。

  细节如果处理得不好,会不知不觉让老板难堪。一天早上,一位老板怒气冲冲回到办公室,原来,他那天一进门,刚好听到公司的一位雇员正在大声地跟另外一个人批评自己的公司。当然,员工有权利发表意见,领导不能强迫员工说自己爱听的话。但员工必须对自己说出的话负责,这也是常识。

  对于初入职场头三年的人来说,应该注意细节,会一生受用。


  (https://www.xdzxsw.cc/book/39319/2164003.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